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说阳气不足,精气神不好,其实最直观的看一个人的脸色也可以看出来他的阳气是否充足,阳气充足的人面色都是很红润有光泽的。反之阳气不足的人则会表现出面色苍白、无光泽、发暗等一系列的情况。
首先我们应先知道何为气,气是构成世界物质的本源,人体的气充斥于全身无处不在,按分布及特点不同,可分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中气五气,这些统称阳气。那么补阳,壮阳,扶阳,那么究竟什么是阳气呢,和肾气是一样的吗?对我们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为什么要补充阳气呢?
一、阳气释义
在几千年的中医文化中,阴是指人的身体,阳是指人体具有的能量。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
古人云: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
阳气就是真气,储藏在肾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元气,常说的元气大伤,即是伤了阳气。黄帝内经中讲“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阴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身体。如果身体没有了阳气,就成了一幅空的躯壳,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素问》里说:“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就是指人体有抵御外邪的能力,这种能力就是阳气。
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所以,养护阳气是养生治病之本。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阳气,就功能与形态来说,阳气指功能;就脏腑机能来说,指六腑之气;就营卫之气来说,指卫气;就运动的方向和性质来说,则行于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强的、轻清的为阳气。“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二、阳气来源
阳气来源有二:一为先天性的,来自于父亲和母亲,二为后天性,主要从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气转化而来。而人的正常机体运转、工作、运动、性生活、情绪波动、适应气温变化、修复创伤等各项活动都是需要消耗阳气的。
阳气是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
“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内经·灵枢》上称:“人到四十,阳气不足。损与日至。”意思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阳气会逐渐亏耗。
保阳气,益阴精。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现代人由于工作及生活的严重压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常常会出现浑身无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气暴躁等亚健康症状,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进入更年期,这些疾病都是由于阳气消耗过度所致。
那么阳气是怎么被消耗掉的呢,由于运动,思考,劳累,精神损耗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觉中一点点的消耗我们的阳气,当阳气透支的时候,生命也就画上了句号。
三、疾病原因
阳气不足的原因即在于人体消耗的阳气超过了补充的阳气量,致使人体阳气总量低于维持正常运转所需。
四、临床征兆
1、首先阳气不足最普遍的症状表现为;手脚冰冷、四肢乏力,经常会感觉浑身没有力气,而且会经常害怕冷。
2、当脾胃阳气不足时就会感到脾胃虚寒、没有食欲不想吃东西,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腹痛腹胀的情况发生。
3、心肺阳气不足:胸闷气短,伴有胸部疼痛,工作一会就会感到劳累、气色不好,有黑眼圈,情绪烦躁、心情失落,严重的还会出现抑郁的症状。
4、肾脏阳气不足:人每天都是无精打采的,面色暗黄、睡眠不足,性欲不强,容易烦躁多尿。
5、阳气不足的人眼睛会出现症状,我们可以对比下小孩子的眼睛,小孩子的眼睛都是又黑又亮的,主要是小孩子的气血都比较充足。而阳气不足的人则会出现眼球颜色浑浊,发黄的情况,这时候则说明体内的阳气不足。
6、在生活中非常容易感冒,特别是换季的时候。是感冒的高发季节,一到换季的时候感冒的人群里肯定有你一个。在感冒之后恢复的时间会比较长,并且会出现面色苍白的情况。
7、很多人会出现脱发和头发变白的情况,很多年轻人身上都有和这个情况。当出现这个症状的时候很可能就是体内的阳气不足而导致的,要及时的进行调理。
8、睡眠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气血是否充足,气血充足的人睡眠质量一般都比较好,且入睡时间比较短。反之则会出现睡眠质量差的情况。
养阳小方法
——————
1.最简单:晒太阳
养阳最简单的方法晒太阳。晒太阳背光而坐最好,因为背部有一条不可忽视的经络——督脉。督脉有“阳脉之海”之称,总督一身之阳气。把背晒热、晒舒服了,人体的阳气也就充足了。
一般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在上午10-11点之间,此时阳光比较充足,光线也比较柔和。晒太阳的效果最好。晒太阳的时间长短可因人而异同,中青年每次1-2小时,老年人晒30分钟左右即可。千万别隔着玻璃晒太阳,那样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
2.最省钱:按4穴
穴位按摩可以帮助激发体内阳气,增强体质,尤其是寒冷的冬季,特别适合老年人。
①风池穴
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腧穴,临床用于治疗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下降、颈项酸痛等症状。
位置:风池穴位于后颈部,后头骨下,两条大筋之间陷窝中,与耳垂齐平。
②关元穴
关元穴为任脉要穴,临床用于治疗怕冷、尿频、小腹冷痛、腹胀腹泻等症状。
位置:位于小腹正中,肚脐眼下三寸,即用自己的手横着量,四根横指处就是。
③肾俞穴
肾俞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临床上用于治疗腰膝酸软、夜尿频数、眼花、耳鸣等症状。
位置:位于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半,与前面腹部面的肚脐眼平齐。
④劳宫穴
劳宫穴属于手厥阴心包经腧穴,临床上用于治疗失眠、胸闷、心悸、手掌多汗等症状。
位置:劳宫穴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中指尖处。
-END-
弘扬道法功德无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