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后天性无眼球 >> 推荐医院>> >> 儿童眼病知识

儿童眼病知识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6-12-30 16:57:37   点击数:
 

一、什么叫远视眼?要戴眼镜矫正吗?

由于眼轴过短或由于屈光力不足而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之后,称为远视眼。

轻度远视:

度以下(即3D以下)远视,为轻度远视。在不能用调节克服之远视患者一般自动放弃调节,青少年时期除视力模糊外,没有其他症状。到中年时,提早出现老花眼。看书距离远了,时间久了有眼痛,不能持久,串行等症状。

中度远视:

度以上和度以下为中度远视。看近目标多要拿的远些,但也觉得不太清楚。读书时,出现远近都不太清楚的情况,很吃力。

重度远视:

度以上称为重度远视。调节不能克服时,反而把目标拿得很近,以求得到一个虽然模糊但却放大的像。重度远视的病人,由于远近物体都看不清楚,所以都容易出现视疲劳症状。如:眼球痛,尤其是看近物体时间过久,症状加重,流泪、怕光、眼前闪光,甚至出现复视。有的尚有眩晕、嗜睡、恶心、呕吐、记忆力减退等,尤其是学龄前儿童,由于双眼过度集合,出现内斜视或隐斜。

远视眼怎样矫治呢?

远视眼配镜的原则是以最高的矫正度数达到最好的视力。

幼儿远视眼是生理的,并不需要矫正。

在出现视力减退,眼疲劳症状,隐斜或内斜视时,应早期配戴眼镜。不但可以矫正斜视而且可以预防弱视。

对于学龄前儿童,发现视力下降或较高远视,应早期配镜,并应每年或半年验光一次,相应地更换镜片。

青少年轻度远视的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远视屈光有所改善时,可以不配镜矫正。但看是否有疲劳症状。

成年人轻度远视,而且看远、近视力好,又无眼疲劳症状者,无需矫正。

二、小儿假性近视是怎么回事?怎样治疗?

假性近视是由于眼的调节紧张造成的。看近目标时,需要用调节才能看清楚,看的越近需要调节越大,调节过度则睫状肌就处于持续收缩状态,使变凸的晶体不能复原,此时看远物体就不清楚。如果用阿托品散瞳,戴+3.O凸透镜一段时间后,视力有提高的,则为假性近视,否则为真性近视。

如何治疗假性近视呢?

假性近视的治疗是着重改变使用眼睛的环境和条件,看清之后进行远眺,按摩眼球使睫状肌放松,用戴凸透镜云雾法或滴阿托品等方法来消除调节痉挛,以达到恢复视力的目的。下面的方法可供选用:

一、遥望远方的方法:中小学生下课后,尽量遥望远方几分钟。

二、云雾法:也就是戴凸透镜法。戴+3.OD凸透镜(度老花镜)后,令其看远方目标或景物10分钟,每日2次。

三、看远又看近的方法

四、眼保健操及按摩眼球等方法。

五、看书及写作业时,光照条件要适当,距离要保持25厘米以外。写作业或看书1小时要休息5—1O分钟,看电视时也要离电视2—3米远。

三、如何防治青少年近视眼?

造成近视的原因很多,目前我们还不完全清楚。大体可分为以下三种原因:即内因(遗传因素);外因(环境因素);遗传与环境因素同时起作用。

怎样预防近视眼呢?

因遗传因素引起的高度近视,目前尚无预防方法,但此种高度近视为数不多,多数的近视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和用眼习惯不良。因此,为预防青少年近视,保教人员,家长和教师都有责任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并注意改善学习和工作条件以减少近视的发生。具体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

1、青少年近距离工作不能持续过久,幼儿及儿童看图字时间不超过半小时O6~8岁儿童看书、写字时间不能超过45分钟。小学生课后可作户外运动、向远处看、闭目等。青少年做家庭作业,可40分钟休息一会。

2、看书距离要适当,以不小于9市寸为宜。姿势要端正,不要躺着、歪着看书。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看书、写字距离越来越近时,往往是疲劳的表现,应督促他们休息一会。

3、不要看字迹模糊或字体太小的书籍。

4、室内光线不能过弱或过强,光线要从头顶上投射下来,不要在眼前投射过来。看电视不要距离太近,时间也不要太长。

5、傍晚天黑前或阴雾天最好在灯下看书。

6、每年检查视力1~2次。

7、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也是预防青少年近视的一种方法。

四、小儿近视、远视、弱视有什么关系?

经常听到有人讲:凡是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视力超出1.0就叫“远视眼”,越远的东西看得越清楚,则说明“远视”越重。相反,视力达不到正常的叫“近视”,视力越低近视越厉害。当发现自己孩子视力低下时,就因“近视”医院检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远视眼和近视眼都可能造成弱视。如果发现孩子看物体,尤其是看电视,写字时,歪头看近视物或“咪咪眼”望从速请医生治疗。

五、儿童能用电脑验光配镜吗?

目前眼科界认为,学龄前后儿童不适用电脑验光。因为电脑验光前,儿童睫状肌的收缩没有排除,调节力处于强的状态,结果由于睫状肌紧张引起的假性近视,后者由睫状肌紧张出现代偿的远视(有的能代偿~度,还有的更多),带上这样的镜子,假性近视人为地变成真性近视,失去治疗良机,如果真假混合近视,会使度数加大,促进近视发展,使小儿远视度数人为地减少了。这样的眼镜使小儿的睫状肌处于痉挛状态,学习时仍有视疲劳症状,头晕脑胀,眼痛头痛,看书不能持久而影响学习成绩。如果有弱视合并调节性内斜视(远视儿童有1/3以上合并此症),会影响弱视治疗效果,使斜视不能彻底矫正。第二个原因是:电脑验光把儿童的注视点固定在30厘米处,因越视近物睫状肌收缩力越强,调节力越大,误差也大。这样与非电脑验光法(人工验光法)对比:人工验光法让儿童看5米处远方,这样睫状肌处于放松状态,验出度数误差小,可见电脑验光固定30厘米处的注视距离,误差大。根据屈光学规定,儿童验光前必须散瞳。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来看,儿童配镜用电脑验光是不准的,故不用为好。否则配出眼镜戴上不合适并有害处。当前国内外眼科专家一致公认,配一副合适的眼镜关键是验光。电脑是验光的先进仪器,但青少年配镜,不管什么办法验光必须散瞳,反之不会准确。

六、小儿屈光不正配眼镜时应注意什么?

矫正小儿屈光不正的目的是为了将来获得正常的视功能,即获得人工正视眼。使之成为人工正视眼的方法是用一般眼镜或隐型眼镜(角膜接触镜),但此种眼镜除了矫正屈光异常外,还能引起光学上的副作用,所以不能乱用眼镜,否则也可给处在发育中的视功能带来不利因素。

小儿远视眼镜的配镜原则是应在调节麻痹下验光配镜,须知并非所有的远视眼都要配眼镜,特别是7岁以下儿童有轻度远视是生理现象(4—5岁:+2.1D—+2.2D,6岁:+1.6D—+1.7D,7岁:+l.3—+1.5D)不需要配镜,但如果度数过高,视力减低就应当配眼镜。7~16岁的学生,轻度远视又有视疲劳者都要配眼镜,有斜视者必须佩戴眼镜,即使配眼镜后视力不提高也要配眼镜,初步配远视镜时就应该全部矫正,假如13岁前后的儿童远视度较高,如要作全部矫正则可能出现不适症状,如有眼痛、视物变形,眩晕、视地不平等症状者不能全部矫正,先配戴度数低一点的远视镜,待适应后再做全部矫正,而且眼镜要常戴。对出现内斜视的远视儿童,配镜时要在充分麻痹睫状肌之后,通过主观与客观验光确定眼镜度数。

小儿远视眼的配戴原则是在获得正常视力或较好的镜片当中选其中最高度数的凸透镜度数作为眼镜处方的眼镜度数。

又如远视力、近视力都好或远视力好,近视力不好,而主诉阅读稍久则眼痛、视物不清则配镜的目的主要是消除视疲劳和改进近视力,即使是视力为1.2也要配远视镜。

如果小儿有中度或高度远视,且有调节性内斜视则配镜的主要目的是使调节和辐辏恢复平衡以消除调节性内斜视,而不在于视力的提高,用阿托品连续3天,充分麻痹睫状肌后再验光,如此时调节作用消失,而斜视仍未完全消失,则应该按全部远视度数配眼镜,如果调节性内斜视均完全消失,则按散瞳测得的球镜片减去+1.0D,柱镜片减去+0.5D来配眼镜。

配好眼镜后要求经常戴,千万不要时戴时不戴。

七、小儿近视眼配镜原则是什么?

配近视眼镜要特别注意,青少年、儿童常由于过度的阅读或书写引起调节痉挛而出现假性近视。

决定近视度数的原则是:在排除正视和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前提下,用凹透镜片矫正,这个前提的实现是要用阿托品滴眼。在获得正常视力或满意的矫正视力的镜片中选其中低的度数作为配眼镜的度数。有的儿童家长要求配度数稍大的镜片,理由是近视可能还发展,这样可以多戴几年。有的家长要求比应当用的度数再低一些,视力达到O.8~O.9即可,可以防止近视的发展,我们认为这两种意见都不对,要按配近视镜的原则去配眼镜,以保证正常的视力功能,以免戴镜后不舒服。

另外儿童轻度近视,不戴镜也不影响学习的不必急于配眼镜。

对未戴过眼镜的高度近视儿童可先部分矫正,当习惯后再酌情增加度数。

八、小儿散光眼都要配镜吗?

通常屈光不正大部分合并低度数的散光(土0.50DC),近视散光轴在°,远视散光轴在90°,这种散光称为循规散光,如无症状则是生理性散光,可不进行矫正,假若视力降低是散光引起的,或产生疲劳时,则不管散光程度轻重都要进行配镜矫正。

值得注意的是矫正散光的原则是禁忌过度矫正,应釆取部分矫正,而不是一定要作全部矫正。一般有散光的儿童大部分要接受全部矫正。

例如,13岁的中学生双眼视力不良,视疲劳,到眼镜店配镜后,视力虽有好转,但视疲劳反而加重。

检查所配的眼镜情况是双眼裸眼视力均为0.8,戴镜的眼镜是-1.00DC轴位°。

又重新验光,双眼均为+1.00D散光,轴位在90°,配戴此镜后,试行阅读2小时无疲劳症状。

此例为单纯性远视性散光,由于眼的调节作用而被错误地配戴近视散光的典型例子。镜眼镜时,一定不要着急,要多试戴,感觉无不适时再决定配镜。

九、你知道小儿屈光参差应如何配眼镜吗?

屈光参差是指两眼的屈光状态不同,不论屈光不正性质或屈光不正度数的不同,都叫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每相差O.

25D,则视网膜上影象的大小就相差O.5%,而相差5%为双眼融像的最大限值,即为可忍受的最高限度。也就是说,如果双眼的屈光参差不超过2.50—3.00D,仍有可能获得良好的双眼单视功能。调节力在双眼的作用是相等的,所以在屈光度较高的一眼中的像是模糊的,在双眼屈光度不超过2.50—3.00D时,患儿仍可能把两眼视网膜上的像融合在一起,而得到立体视力,在两像相差很大,不能融合为一,就产生不能双眼单视,而是单眼视失去立体感,故要验光配镜以矫正屈光参差。配镜原则是12岁以下的儿童应该戴全部矫正镜片以预防弱视,获得双眼单视而获得立体感。这对将来的工作有很大的好处。遗憾的是家长往往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一眼视力较好,只有一眼有屈光异常视力不良的,常不易被发现;以致失去矫正机会而形成弱视。

故满4周岁儿童每年至少要检查两次视力,发现视力低下时及时到眼科检查。早期发现,早期矫正屈光参差,尤其要注意矫正远视性屈光参差是防治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关键,最好要在6岁以前得到矫正。

十、怎样检查小儿屈光不正?

检查儿童屈光首先做客观检查。因学龄前儿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主观检查不可信任,同时使儿童由调节紧张转变为调节松弛也很困难且不安定,所以滴调节麻痹剂是不可缺少的,即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决定屈光度数。同时还要取得儿童的通力合作,细心检查。然后按下列顺序进行检查。

1.检查裸眼视力。仅限于满4周岁前后的儿童。

2.滴调节麻痹剂。

3.客观的检查屈光,即用检影法验光。

4.检查矫正视力。

如果不能做视力检查则按散瞳验光获得的度数再减去1.00D即为应配的眼镜度数。如果有不适可再酌情做全部矫正。

十一、儿童配戴眼镜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孩子戴眼镜毕竟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一些“麻烦”,因而常有一些家长就不能认真按医生的建议去照顾和督促孩子合理用镜,其结果是给孩子的视功能的正常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

什么情况下需要配镜呢?

凡是经过医生检查确认是屈光不正(包括远视、近视、散光),特别是度数较大的人都应该戴镜。患有高度远视、近视、或散光的人长期处于模糊的视觉状态中,当他们配戴合适的眼镜后,就会豁然开朗,远近的景物都能看的清楚了,这对于孩子的视觉发育、生活、学习等无疑都是有益的,也会增加生活的乐趣和自卫的能力,戴上合适的眼镜一方面可以提高视力,另一方面对有斜视的孩子还可以起到治疗斜视的作用,例如,内斜(“对眼”)的孩子戴远视镜后,内斜可以减轻或消失,外斜视者戴近视眼镜后则有利于克服外斜。

儿童期,特别是学龄前期是孩子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如同身高、体重在增长一样,眼睛的屈光度也会有变化。因此儿童期原则上每半年到一年重新散瞳验光一次,以便随时调整眼镜度数,好似孩子穿的鞋子一样,孩子脚长大了,鞋的尺码就要加大。

下面说说戴眼镜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1.有的家长担心眼镜越戴度数越深。实际上配戴合适的眼镜后,不但不会使度数加深而且还可以阻止或减轻屈光不正发展。这是因为戴上矫正眼镜后,外界的物像就能清晰地聚焦在视网膜上,这就不需要过多的调节,从而减轻了眼球本身的负担。屈光不正发展的因素也就减少了。有的人戴眼镜后屈光度数仍在增加,实际上若不戴眼镜也要加深或者加深得更快,例如进行性近视,着并非戴镜所致。

2.怕带上眼镜后,一旦摘掉时更看不清楚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因为孩子戴了眼镜,看远近物像都清晰了,如果突然摘镜,会立刻感到眼前景物变得模糊而不能适应,实际上这种模糊程度和戴眼镜前是一样的。由于戴上合适的眼镜后孩子消除了视疲劳,视物清晰,他是喜欢戴镜的,除非眼镜不合适。经眼科医生检查认为可以去掉眼镜时方可去掉,否则应该教孩子认真戴镜。

3.有的孩子开始戴眼镜时,觉得不如不戴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以往习惯于过度的调节,当戴眼镜后不能立刻放松调节,而出现了过度矫正的假象。这种情况多见于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孩子,例如一个远视3.00D(即俗称度)的孩子未戴镜前他要加强调节才能看清,当给他带上“度”远视镜后,他不用自己过度调节就可以看清,但是由于以往习惯于用调节,因而就如同戴上了两副远视眼镜而不能适应了。大多数人只要坚持戴镜,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适应这一变化,而不必自己调节了。如不能解决,可找医生用药物给以帮助,总之这是一个暂时现象,不要因此而不给孩子戴镜以致延误治疗。

4.一些家长和老师怕孩子戴眼镜不安全,怕镜片意外打破眼。在一般情况下,孩子戴上眼镜视力提高后,对周围物体和景物都能看清楚,反应力加强,摔跤和碰伤的可能性也减少。当然,对戴眼镜的孩子仍需多加关照,避免意外的眼外伤是必要的。

5.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戴眼镜有碍美观。我们认为首先应明确儿童戴眼镜的主要目的是为治疗疾病。患有斜视的孩子戴眼镜,不但能改善视力,还可以治疗斜视,从而使孩子变得更漂亮









































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
乌鲁木齐白癜风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