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
“我们的思考”系列之十七
貌合神离四十三年,脱欧之后何去何从
徐彪、许向真
要说抢头条,近期是没人抢得过大英帝国了……脱欧公投一事,赚足了眼球,刷够了存在感。原来最后时刻的V型反转还不是终点,剧本君说,玩儿的就是欧亨利式的结局……
在北京时间昨天下午1点左右,已开票选区显示脱欧阵营得票首先过半,脱欧公投结果提早定局。最终个选区计票结果悉数公布,脱欧派以51.9%的票数赢得胜利。事情还没完,随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表示要脱离英国……再然后……首相卡梅伦宣布辞职……遥想当年,作为坚定的留欧派,公投还是首相竞选的政治承诺,现在看来,nozuonodie,这一砖砸得有点猛……
就脱欧这事,大报告小纸条满天飞,脑子里都是浆糊的朋友们,我们就说三个事儿:
公投结果是否意味着最终脱欧?
明知风险重重,英国人民为何一意孤行?
英国分手欧盟将如何左右世界格局?
当然,最后我们还是要再重申一下对于市场的观点:超预期的脱欧确实给全球的风险资产带来很大压力,但是从昨天A股表现出的韧性上来看,对于A股更多可能是短期情绪上的影响,由此引发的短期震荡,恰恰是市场进入“吃饭行情”前最后的上车机会。因为,放眼未来几个月,MSCI、脱欧靴子落地,美联储推迟加息,减持压力暂缓,市场会迎来全年来看最安全的时间段,同时,随着“供给侧+创新”政策主线的落地,风险偏好也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渐修复。
公投脱欧结局反转,谁懵圈了
民意回暖,挡不住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留欧派和脱欧派这一场此起彼伏的对峙一路过来都是满满的戏剧性。事实上今年以来,脱欧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就在大家抱着“就这么着吧”的心态时,公投当前,一直占优的脱欧派突然遭遇V型逆转。留欧派议员Cox的遇刺赚足了同情牌。
在这之后,留欧派开始在民意调查中掌握主动权。至17日,英国三家主要民调公司中,有两家显示留欧派逆转,另外一家则显示双方民意持平。6月22日公投前夜,民调机构ORB公布的最终民意结果也显示,留欧派以54%的支持率压倒脱欧派。
另一个指标来自博彩公司。6月22日,著名网络博彩公司把留欧的概率提升至76%,这一场世界豪赌在最后时刻还是留欧占了上风。
至于市场对事件走向的预测,从英镑的走强便可窥见一二。公投前的5个交易日,英镑突然逆袭向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对公投结果的预期。更有欧盟成员国打出感情牌……波兰华沙科学文化宫点亮英国国旗,情真意切。真是闻者伤心见者落泪……
赌对阵营的告诉你,什么叫“开张吃三年”…
本想着就是一出小两口床头打架床尾和的闹剧,洗洗睡得了。但早上醒来发现情况不对,两大阵营得票虽然胶着上升,然而脱欧派的领先优势在悄无声息地扩大。最终结果出炉还是让不少人大跌眼镜。市场一致预期,如果脱欧成真,英镑必遭重创,而作为避险工具的黄金则将迎来大利好。站对阵营的晚上做梦都能笑出声,因为昨天的英镑是这样的:
而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和日元是这样的:
所以说,脱欧的结局或许在意料之外,但是脱欧成真引起的动荡却在意料之内。英镑重创还只是个开始……而作为传统避险工具的黄金和日元等则迎来了难得一见的窗口。我猜昨天的外汇交易员们连去洗手间的时间都不会有。
公投非定局,还有两道障碍
但是啊但是,被消息刷了一天的朋友们,或许存在对公投结果的过分解读。大家要知道媒体的功力能把放鞭炮拍出火灾的效果,这么个声势浩大的英国公投,不煽风点火才怪。但是我们看问题不能瞎跟风,白纸黑字写在那的东西得咬文嚼字去读。说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脱欧公投不是结局,即“公投脱欧≠脱欧”。
由此往后看,英国人民要真正实现脱欧至少还存在两道屏障。首先是对公投效力的解读。欧洲国家对公投有两种定位,一种是像瑞士和法国那样的,公投出来的结果具有法律效应,民意最终能对政策构成约束。另一种是像英国这样的,公投吧,就好比做了个亲子互动,最后买不买玩具还是带钱包的老子说了算……也就是说,虽然老百姓做出了选择,但议会是可以不买账的。而且公投本就是卡梅伦竞选时的一个政治承诺,结果一出来人就宣布下课了。至于下一届政府什么态度,此处只能点点点了……
第二道屏障就是著名的里斯本条约第50条。根据条约内容和英国《卫报》的说法,一旦公投结果为“脱欧”,卡梅伦可决定何时启动代表对条约第50条件进行谈判。卡梅伦曾经破釜沉舟地表示如果公投脱欧,则将立刻触发该条约。但现在…首相首先宣布我辞职不玩了,所以此处只能继续点点点……即使是脱欧派中的一些人也认为,触发条约不是必然,英国可利用脱欧作为威慑,在与成员国的私下谈判中获得话语权。而即便真的触发里斯本条约,英国和欧盟也有长达2年的谈判时间,这两年会是解决各种矛盾和消化市场动荡的缓冲期。
断舍离,英国与欧盟的同床异梦
爱过?从来不曾十指紧扣
要追溯起英国与欧盟的渊源,真可说是相爱相杀。欧盟的前身是年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年升级为欧洲经济共同体。但是作为日不落帝国在成立十年后的年才被纳入议程。更关键的是,年和年,英国两次申请加入——
都被拒了……被拒了……拒了……了……
这就有点尴尬了……
当时两次行使否决权的戴高乐就指出,英国和当时的欧共体六国经济背景差异太大,不容易玩儿到一块去。虽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戴高乐的政治野心,当时的欧共体尚有法德为主导,把大英帝国弄进来,跟谁姓就说不清了。虽是颇有点假公济私地两次行使否决权,但其指出英国与欧共体难以相容的种种矛盾点,还是一针见血的。
然而英国入欧毕竟是大势所趋,虽然百转千回,终于还是在年加入。但是剧本没按套路写下去。英国入欧没多久就碰上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引爆的全球石油危机。欧洲对廉价石油的敏感体质立马暴露,经济遭受重创,英国也受到拖累。当即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贵族尿性就涌上来了,表示这个锅我们不背。于是在入欧后仅仅两年的年,在当时首先威尔森任内,英国人民就发起公投决定是要留欧还是退欧……
好在最后虚惊一场,67%的英国人投票支持英国留在欧洲。
但即便是留下来了,这几十年,英国小朋友一直就像一个插班生似的格格不入,不遵守纪律,也不跟别的小朋友一起玩……
英国与欧盟的脱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货币问题,年,欧盟确定欧洲单一货币为欧元。年,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计划在年后放弃英镑并使用欧元,却遭到当时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阻止。另一个是标榜欧盟国家友谊的《申根协定》,这项协定旨在取消相互之间的边境检查点,并协调对申根区之外的边境控制。《申根协定》目前有26个成员国,其中包括非欧盟国家的挪威、瑞士和冰岛,然而有两个欧盟国家反而不在列。这两个不合群的小朋友就是爱尔兰和英国。
此次脱欧公投前的年11月,卡梅伦也曾就英国留在欧盟开出四大条件:一是确保欧洲共同市场对英国等非欧元区国家一视同仁;二是增强欧盟的竞争力,减少对成员国经济的束缚;三是允许英国不参与欧盟政治一体化进程,增强欧盟成员国议会的权力;四是控制欧盟进入英国的移民,限制欧盟移民在英国领取就业者福利的权益等。
总之,英国人很享受背靠欧盟这座大山时获得的来自单一市场的种种好处,但又对其统一货币、移民政策等过度抱团的态度又避而远之。同床异梦四十三年,分崩离析之前,其实早早有伏笔埋下。
英国人民为何一意孤行
即便如此,要下这么大一个决心毕竟不易。留欧派在最后时刻一度占据民意,也缘于多方对于脱欧后果的威慑。IMF在报告中是这么写的:
“在假设英国脱欧影响有限的情形下,预计英国和年的GDP增长率将分别为1.7%和1.4%。但是当发生不利影响的情形下,预计英国年经济增长率仅为1.1%,而到年则会下降0.8%。而到年,英国经济总量将比基线假设情形低5.6%,失业率则将升至6%以上。”
——直言脱欧对英国经济的影响是负面且巨大的。然而英国人民最终还是做出了让多数人失望的决定。要弄清楚这次退欧公投的成因,我们先理一理留欧退欧两大阵营,以及各自的立场。
表一:退欧公投两大阵营及立场
总结来说,留欧派认为,英国的经济运行和金融稳定仍然需要背靠欧盟;但退欧派认为,以超额缴费和不可控的移民问题为代价,未免得不偿失。
而要说英国人民这次为什么这么有底气,只能讲真是时代变了,当初那个需要靠免税条款歃血为盟的欧洲可能还是那个欧洲,但英国却不是当年的英国了。我们看两个数据。
首先,金融危机之后的欧洲经济复苏过程中,在主要欧盟国家里,这几年英国经济数据相对是比较好看的。
英国人民用事实告诉你,有钱,真的是可以任性的。再来,你说留欧是为了免税条款对么?但现在英国对欧盟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越来越小……
所以英国的小伙伴们表示:其实……我们是可以自己玩的……
此去经年…接下来的游戏怎么玩
也许脱欧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但既是几成定局,大家整理整理情绪,往事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对于英国来说,脱欧意味着其所诉求的财政解压和移民政策自由都成为现实,但由此带来的对外贸易政策重新谈判,以及伦敦金融中心的光环如何维持,都是摆在面前的难题。
而对欧盟,对世界,对中国而言,英国脱欧本身不可怕,由此引发的反映才是大家担心的。如果真的启动里斯本条约,这两年的缓冲期内如何运筹帷幄,将关系重大。
英国与欧盟的谈判如何收场
英国与欧盟用绳命应验了中国人的那句老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但是这往后抬头不见低头见,虽然初步撕破脸了,该谈的问题还得心平气和去谈。这之中千丝万缕的矛盾纠葛恐怕三言两语拎不清,这里跟大家重点说两个事:一是脱欧独立会否引起成员国纷纷躁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二是英国和欧盟的关系何去何从。
先看第一个问题,要知道,英国人民这么一任性,给不少原来就心痒痒要闹独立的小伙伴们壮了胆。公投结果一出来,像极了一颗深水炸弹,在欧盟成员国内炸开了。
这……如果英国的脱欧公投真的带来了示范效应,这应该是欧盟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
而我们推测这种情况会不会发生,考虑这两个问题。一是,这些国家是否具有英国脱欧的背景。关于英国人民为何一意孤行要脱欧,我们上面说了,英国经济在危机后复苏尚可,且对外贸(尤其是对欧盟出口)依赖越来越小,可以理直气壮出去单干。但你反看这些跟着吆喝的,先撇开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不说,最有底气谈脱欧的应该是法国。此前法国现任“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娜勒庞在维也纳欧洲政党会议召开前向外界表示:“比起英国,法国有一千个理由脱离欧盟。”所以引发连锁反应绝非玩笑。
当我们受够了英国脱欧这样的戏谑剧情,也不再对其他国家的后续动作往下定论。但这对我们要说的第二个问题有帮助。英国脱欧公投的下一步,很可能就是启动谈判,这时候欧盟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其他成员国的情绪。
首先,里斯本条约第50条是这么说的:
“退出的程序中,没有暂停或终止。触发该条约是现任政府的权力,无须议院投票批准,该条约一旦触发,规定英国不管是否和欧盟达成新的双边政治经济关系的协议,都将自动退出欧盟。如果英国确认要脱离欧盟,欧洲理事会应在2年时间内和英国就“脱欧”后关系变动达成协议,并提交欧洲议会批准。”
关键词:谈判、2年。谈判过程会直接左右英国与欧盟的经济政治往来关系,2年为限。英国人的诉求符合凡夫俗子“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天性,既希望能够解放财政压力、保持移民政策独立,又希望能够享受到单一市场的种种好处。因此不少人认为公投不过是谈判的加码,英国人希望借此获取更多在欧盟内部的特殊权利。
然而我们推测,英国人未必能在谈判中获得太多好处,一旦开了先河,那就真的是为后续闹独立的成员国铺路了。所以一旦里斯本条约启动,英国很可能为脱欧付出相应的代价,比如英镑的贬值、外贸关系的重新谈判、金融机构迁出,等等。
从股市动荡说起,世界格局如何重塑
毫无疑问的,公投结果给了全球市场猝不及防的一击。在票选差距逐步拉大的过程中,全球股市整齐地应声下跌,截止晚间10点的情况是这样的:
而这背后,是资本风险偏好的降低,和对全球经济金融市场重塑的恐慌。
如果脱欧最终成真,对英国人而言意味着失去成员国身份,以及关税同盟和单一市场的便利。英国人需要同成员国就经贸合约重新谈判,其对外关系(比如英美特殊关系)也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
而再往深处看,年以来全球贸易规模增速急剧下滑,可见“合久必分”的故事不仅写在欧洲。
所以,如果脱欧只是英国人民自身的选择,那么无可厚非,且行且珍惜;而如果英国的脱欧带来的是世界工厂貌合神离的信号,那么这会是一个比事件本身更悲壮的故事。
我们?警惕新一轮汇率危机
在英国的去留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显然是劝和不劝分的。去年10月习大大去英国,被卡梅伦邀到契克斯庄园附近名为“犁”的酒吧里小叙,当即就表示“希望看到一个统一的欧盟”。当时英国路透社、《每日邮报》等媒体亦对此大肆渲染。
现在公投结果出来,摆在中国人面前的问题重重,其中两个最不容忽视。
首先是对欧贸易问题。要说英国对中国外贸的直接贡献,虽然排在欧盟内第二,但是规模上看说大不大,占到出口总量3%而已。问题在于,本来这是把钥匙,我们企图用这把钥匙打开对整个欧盟的通道,毕竟这个饼要大得多。而现在,那边还拌着嘴,也不好帮我们说上什么话了……因此同英国、同欧盟其他成员国外贸关系的维持,是最显而易见的问题。
更重要的一件事是英国脱欧对汇率的冲击。一方面,脱欧风波带动了全球资本的避险情绪,传统避险工具日元、黄金等受益,人民币只能无奈躺枪。另一方面,伦敦金融中心作为重要的人民币离岸市场,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支撑。此次事件可能一定程度上拖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及影响力,进而对人民币币值施压,因此应警惕新一轮汇率危机。
但是……英镑一定比我们更惨……所以……想赴英留学旅游的朋友们……可以动手做攻略了……
附注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一:周期真的幻灭了么?》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二:市场反弹和盈利改善,苦恋拉开序幕》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三:下一站,债转股》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四:A股涨跌美联储说了算?》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至五:解禁减持压力到底有多大?》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六:七问“流动性”》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七:暴跌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股市跌期货涨》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八:企业部门买股票,靠谱吗?》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九:创业板外延的故事还能讲多久?——从美日并购潮说起》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十:大神RayDalio会如何看人民日报“权威人士”谈经济?》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十一:未来应该赚什么钱?》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十二:MSCI、深港通只是噱头?还是反弹的引燃剂?》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十三:“风险偏好”那点儿事(上)》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十四:为什么现阶段最重要的是“风险偏好”?——“风险偏好”那点儿事(下)》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十五:端午节的战斗檄文:迎接吃饭行情!》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十六:重回98:让历史告诉未来》
《安信策略“我们思考”系列之十七:貌合神离四十三年,脱欧之后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