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学
Bardet-Biedl氏症候群(Bardet-BiedlSyndrome;BBS)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此症患者在出生后会有肥胖、多指(趾)(Polydactyly)、视网膜萎缩、性腺发育不全、肾脏畸形及学习困难等问题。除了视网膜萎缩的表现较一致外,此症具有高度的异质性(Heterogeneous),即便在同一家族中之患者,其临床表现也有明显的差异。虽然详细的致病机转仍不清楚,但目前已找到14个与致病相关的BBS基因,这些基因的产物称为BBS蛋白(BBSprotein),可组成细胞的纤毛(Cilia)和基体(basalbody)。
发生率
此症之发生率在北美的统计约为1/,,在瑞典约为1/,,但在科威特地区因近亲通婚比例较高之故,盛行率约为1/13,,而纽芬兰岛可能因为共同祖先之故(FounderEffect),其盛行率也有1/17,。
临床特征
患者一般会有轻度至中度的智能障碍,也会有学习困难、发展迟缓、特殊的语言病理(音频较高,对某些唇音及齿音有发音的困难)等问题;些患者会有多指(趾)、短指畸形、併趾,脚短、宽或扁平、没有足弓现象等;大部分患者的肾功能有轻微的异常,会影响尿液浓缩能力,有时会造成肾小管酸血症,少部分会导致肾衰竭而需洗肾。
儿童时期因视网膜萎缩合併视网膜杆状与椎状细胞退化,会导致夜盲,其他可能的视力问题还包括近视、斜视,视野狭窄,对色彩视觉异常,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y)异常等。患者的视力会随著年龄而退化,5~10岁有15%的患者会表现非典型的视网膜色素沉著,到20岁时有73%的病人已经全盲。
肥胖的问题多半从婴儿期就会出现,而且不易改善;性腺功能不足是因为原发性生殖细胞发育不良,或性腺激素不足所致,这类男性患者常见阴茎短小、睾丸较小或隐睾症,长大会导致男性不孕;女性虽可正常发育,但经期不规则,有些患者会有阴道闭锁、残存的泌尿生殖窦、阴道分隔、子宫发育不全等问题。兹将其临床表徵整理如下表:
部位主要的异常特征眼睛%视网膜萎缩
75%近视
63%乱视
52%眼球震颤
22%青光眼
44%被膜后白内障
30%成熟白内障或无晶状体
8%典型色素性网膜炎
四肢58%多指/趾(polydactyly),50%并指,短指畸形(brachydactyly),腳宽短生长83%肥胖行为心智迟缓(mentalretardation)性腺官能不足88%阴茎及睪丸小肾脏95%肾盂异常,62%有交通性囊肿或肾盂憩室,59%有瀰漫性肾脏皮质缺失,24%有局部斑痕。次要的异常特征
先天性心脏病,后天左心室肥大,头大,泌尿系统异常,糖尿病,第五指头弯斜,肝脏纤维化,总胆管囊肿,多毛,卵巢基质增生,阴道闭锁,中耳炎,传导性的失聪,不稳定的性格,身材较矮(与父母及手足比较),气喘及反应性的气道疾病等。
遗传模式
目前已知的致病基因已有14个,传统上认为此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但是近来的研究指出,此症之遗传模式也可能是较为複杂的「三等位基因遗传」(TriallelicInheritance),就是指在某个BBS对偶基因产生两个突变外,还需要再加上另一个BBS基因的突变(第3个突变)才会造成异常的表现型。兹将相关的致病基因与其位置整理如下表:
基因位置名称(LocusName)基因名称(GeneSymbol)所在的染色体位置(ChromosomalLocus)BBS1BBSq13BBS2BBSq21BBS3ARL63p12-q13BBS4BBSq22.3-q23BBS5BBS52q31BBS6MKKS20p12BBS7BBS74q27BBS8TTCq32.1BBS9BBS97p14BBS10BBSq21.2BBS11TRIMq31-q34.1BBS12BBSq27BBS13MKSq23BBS14CEPq21.3诊断
在诊断方面以临床特征为主,若有上表所列的4个主要的病征(包括视网膜病变)或3个主要病征加上2个次要病徵即可诊断。在分子诊断方面,约有18%~32%的患者有BBS1基因突变,最常见的突变点位为MR;另外约有10%的患者有BBS10基因之突变,其他的基因检测则为研究领域。
治疗
目前仍以症状治疗为主,视网膜萎缩至今尚无有效阻止视力丧失之方法,乱视及弱视的应儘早矫正,多指(趾)可以在出生后二年内开刀治疗,肾脏病变的介入,则视其为结构性或功能性的问题而定。男性性腺发育不全经确认为睾酮素(Testosterone)过低者,可予以贺尔蒙补充;女性患者可利用影像检查卵巢、输卵管、子宫及阴道,以了解是否有生殖器官的异常。肥胖可能需要依年龄做适当的饮食管理及运动计划,过度肥胖可能会合併高血压、糖尿病与脂肪代谢异常,所以也需定期评估内分泌功能,以避免相关併发症的发生。
鐧界櫆椋庢柟娉?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