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在临床上可以分为真假两种,医院就诊时,医生都会通过详细的检查来辨别患者的斜视,以免在治疗上产生错误给患者的眼睛带来更大的伤害。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辨别儿童真假斜视的方式方法。
儿童假斜视种类:
01
婴儿间歇性内斜视。主要发生于出生4个月内的婴儿,两眼在看近处物体时引起两眼内聚,出现间歇性内斜视,4-6个月后,当眼睛开始调节时,内斜可自行消失。02
内眦赘皮。这种情况最容易误认为是内斜,也是假性斜视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是由于眼内眦赘皮遮盖了眼内眦部,严重的可遮盖部分巩膜,以至于鼻侧巩膜暴露的比颞侧少,加上婴儿的鼻根过宽,从外观上给人一种内斜视(对眼)的感觉。患儿眼球向左右转动时,内转的那只眼就显得更明显。鉴别的方法是将患儿鼻根部皮肤捏起,鼻侧巩膜暴露多些,“内斜视”便消失了。另外也可以采用角膜映光法,即用手电筒光照射在小儿两眼之间,观察光影是否在角膜的中间;或用交替遮盖一眼的方法检查眼位来鉴别。03
瞳孔距离过小。当两眼眶距及瞳孔距离过小时,会给人有内斜视的感觉。假性外斜视主要有瞳孔距离过大,会造成外斜感。假性斜视常与真性斜视相混淆,并不能让人一眼就判断出来是假性斜视,即使有经验的临床医师也要经过反复多次检查才能判断正确。
儿童真斜视种类:
01
内斜视:一般俗称斗鸡眼。眼位向内偏斜。临床上可分为先天性与后天性斜视。在出生至内发生者称之为先天性内斜视。偏斜角度通常很大。后天性内斜视又分为调节性与非调节性,调节性内斜视常发生在2-3岁左右,通常会伴有中高度远视,或是异常的调节内聚力与调节比率;非调节性内斜视则和调节力与屈光状态无关。02
外斜视:即眼位向偏斜,一般可分为间歇性与持续性外斜视。间歇性外斜视因病人具有较好的融像能力,大部份的时间眼位可由融像能力维持在正常的位置,只有偶而在阳光下或疲乏不经心的时候,才表现出外斜的眼位。有些儿童为了避免外斜眼位引起的复视,在大太阳常会闭一只眼睛。间歇性外斜视常会发展成持续性外斜视,而偶而出现外斜视的情形变成终目持续的外斜视。03
上、下斜视:即眼位向上或向下偏斜,一般较少见,上下斜视常常并有头部歪斜的情形。如何及时发现儿童斜视:
用手电筒给孩子做一下眼球正位的照射,当手电筒光在孩子双眼的正前时,两个光点都是在眼球角膜的正中间,这种情况家长就可以大致判断孩子没有斜视,但不排除有一种间歇性的斜视,这需要医生检查才能确诊。当孩子头歪向一侧的时候,这时候叫斜颈。家长用一块纱布,把孩子的一只眼蒙住,遮住以后如果孩子的头位正了,或者是原来歪45度,现在歪15度,那么肯定孩子视物时歪头现象与眼睛的斜视是有关系的。孩子的黑眼球歪向外边,证明孩子是有外斜。还有一种是光点在孩子眼球的外侧,这样照完以后,发现孩子的光点不在眼球的中间,应医院检查治疗。如何预防儿童斜视:
01
注意有无遗传问题。对有斜眼家族史的儿童,尽管外观上没有斜视,也要在2周岁时请眼科医生检查,注意有无远视或散光。
02
注意孩子不要用眼过度。如灯光照明要适度,不能太强或太弱,印刷图片字迹要清晰,不要躺着看书,不要长时间看电视,少打游戏机或电脑游戏,不看三维图等。
03
要及早做眼科检查。孩子3医院做一次眼科检查,包括视力、眼底、有无斜视,若检查发现为眼视力不等或差别较大时,立即进行散瞳验光,以明确有无屈光不正,如有,应及时矫正并坚持戴镜。如等孩子长大后再治疗,那将错过治疗的良机。
04
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变化情况及一举一动,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用眼习惯,看电视时不能老坐一个位置或一种姿势。幼儿园老师应留意孩子学习、手工操作、活动时的用眼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反馈给家长,做好预防,婴幼儿的发热、出诊、断奶时应加强护理,并经常注意双眼调功能,观察眼位有无异常情况。
评论功能已开启
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