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粽子王炜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4/7/29 12:53:19   点击数:
 

本网讯我的老家在山东诸城,那是一个县级城市,我在那里出生,在那里成长,而立之年到了现在居住的城市。虽然这里的小吃美食早就名扬,但我还是更喜欢从小就享用的家乡味道,如诸城的烧烤,诸城的煎饼,诸城的豆腐乳,诸城的小豆腐,等等等等,以及很多吃了难忘不吃就想的各种美食。然而,端午节来了,我得先说说诸城的粽子。

估计中国人都吃过粽子。无非是叶包着米,米黏住肉或豆或蛋黄其他可食之材,煮熟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大潮大行其道。然,诸城的粽子与众不同,与厚重的诸城文化却息息相关。最近读了隋源先生的大作《诸城纪——天下何以厚诸城》,不光对诸城的历史脉络一清二楚,对诸城人朴实厚道的形成,对诸城粽子的坚守和传承,都多了些文化上的思考。

诸城粽子是用有筋有骨毛茸茸的桲椤叶包的。包之前要将干叶子提前一天浸泡,不易干碎时还要将两片叶子对搓一下,这样可以把叶片表面的毛刺去掉,粽子煮熟后不易粘米。从集上买的干粽叶用一大缕稻草绳捆着,浸泡的时候稻草和粽叶同时摁进水里。因为诸城粽子以草为绳,出水的稻草就有了同粽叶一样的身价,在不产稻子的地区是没有人计较价格的。当然用鲜叶包粽子也是有的,感觉就像中药没经过炮制似的。

(作者手工包粽)

诸城粽子里包的都是“真金白银”。“金”是黄灿灿的大黄米,银是白花花的糯米。因前者属小杂粮,农家自种自用,产量不高也没被产业化,商场和超市里从来没见卖过,农贸市场上也得找仔细了才能找到。因此诸城粽子是以白糯米为主,大黄米为辅的。随着创意出新,诸城粽子里也包进了红枣和花生米,有的还包进了杂粮干果。营养虽然更丰富了,却像影视剧里被小鲜肉抓了眼球,其文化的价值就被打了折扣。

过去包粽子最不讨喜的环节是淘米。农村的土场无论压了多少遍,风吹过后簸箕里留住的不光米,比米份量重的沙土是少不了的。因此淘米的时候,水瓢要晃、漂、滚上好几个来回,一遍遍地水都淘清了,包到最后还得留心盆底细小的沙子。那时候没人计较流失的营养,只知道吃粽子时那份饕餮的惬意,突然间“咯嘣”一声皱起了眉头,是够硌碜人的。

诸城粽子包的时候是很有一种仪式感的。一般情况是母女、婆媳、姐妹、妯娌,或邻居或闺蜜,坐着小凳或马扎,一手托粽叶一手捞米,米摊匀后三边合围,再在开着口的上端顺些清水进去,然后把上头弯折下来,与对面的一页合拢,各自捏紧捆扎,漫不经心中一对粽子就加工而成。同时也在慢声细语、嘻嘻哈哈中实现了各自心事的传递。那种场景谁说不是一种风景呢!

离开故乡后,每到端午节我都包粽子。粽叶是表妹或丈夫的姐妹们买的,白糯米超市里端午节前让利销售,买黄米就得提前去早市或农贸市场寻找。因我老妈爱吃黄米粽子,三姨和妗子每年都包好了,由表弟表妹们从百里多外的胶州给带过来。近两年,三姨和姨夫相继去了天堂,那一大纸箱粽子再也见不到了。去年老妈回娘家过九十大寿,几个表弟专程从外地赶回,年迈的妗子专门给老妈包的纯黄米粽子。这些情节让我意识到,当亲情像粽子般紧密,门风里的烟火自然就会源远流长的。

(作者与家人)

刚来现居城市的那年,端午节前就让丈夫帮我包粽子。但包了没几个,感觉进展太慢还吧场所弄得乱糟糟地,从此便不再用他,我一个人独立操作。他倒也没闲着,买米买蛋、刷锅倒水、开锅尝鲜,倒也乐此不疲。好在淘米过程省略了,机器打出来的米没有任何杂质,只需清水溜几次便是。一般头一天泡上粽叶,洗净捋顺后用清水浸着,第二天早上泡上米和大枣花生,再把捆扎的草绳或线绳准备好,下午两三点钟就正式开工了。

刚包出来的粽子毛茸茸地支棱着,像没成熟的麦穗般昂扬。一对对摆进盛满清水的大锅里,就跟小时候的兄弟姐妹挤在同一盘炕上似的。亲密的空隙里还塞满了鸡蛋,在离锅口一个粽子的深度上,粽子们平静地等待着蒸煮。蓝色的火焰舔舐着锅底,锅内的粽叶释放着它的养分,米和配料在粽叶内越抱越紧。在咕嘟咕嘟的小火慢煮中,从里至外的香气相互渗透,冲出厨房溢满居室。特殊的清香使疲惫的身体松弛下来,端午节的圆满就完成一多半了。

其实诸城当地并不产桲椤叶,集上出售的据说都是南边人来卖的。诸城的南边无非是临沂、胶南一带,再往南应该就是河南地界了。我曾经见一河南博友在博客里晒他们那里的粽子,从图片上看用的粽叶跟诸城人用的完全一样。但在他们那里叫槲叶,包出来的粽子叫槲包。形状上诸城粽子粗短,河南的斛包细长。功能上槲包是当地有名的小吃,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诸城粽子却是端午这个传统节日里的赠品,无论家里是否包了粽子,亲朋好友间是一定要送几对品尝的。

还有值得一说的就是粽子锅里煮鸡蛋。“度娘”说大桲椤树抗风性较强,其叶、皮和种子都有药用价值。实践证明,其叶包的粽子不仅有独特的香味,粽子锅里煮鸡蛋还越煮越嫩。粽子一般是要煮好几个小时的,煮熟后锅里的水会变成深咖色,里边的米却不会改变本色,倒是被同时塞进粽子空隙的鸡蛋,蛋皮完全随了粽子水的颜色。鸡蛋剥开后,蛋清像新生儿的皮肤般鲜嫩,蛋黄入口的绵软和香气,吃进口里拌进口水一搅合,使人真不舍得下咽呢。所以端午节如果缺了粽子锅里煮鸡蛋,似乎就不太像诸城人的端午。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各种粽子随时随地都可以吃到,诸城粽子在网上估计也能买到了。但每到端午节,我还是习惯自己包粽子。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还是商品意识的延宕?其实习惯是不需要理由的,也无需那些高大上的背景或意义。普通百姓喜欢制作和吃老家味道的粽子,无非是家乡带来的习惯和对家乡的怀想而已。因为家乡是独一无二的,个性的才是民族的。

作者:王炜,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山东作协会员、山东省电影家协会会员。重点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