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开始就有人因胃病离世别在年轻时糟蹋你的胃
年浙江省14个肿瘤登记地区万浙江人中,新报告胃癌病人例,位于浙江癌谱第5位。死亡人,位于所有癌症中的第3位。从《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看,胃癌新报告的起始发病年龄段为20-24岁,起始死亡年龄段也是20-24岁,35岁后,胃癌的死亡率快速上升。胃癌的发病率跟后天关系有多大?饥一顿饱一顿跟胃癌关系如何?中国科医院(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表示,现在已知的引起胃癌的常见因素有:性别因素(男性多见)、地域因素(在我国的西北与东部沿海地区胃癌发病率比南方地区明显要高)、遗传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存在长期吸烟喝酒、喜欢吃油炸、烟熏、腌制食品,高油高盐、食物过烫、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等习惯,都将对胃造成伤害,也增加了患胃癌的概率。俗话说“病从口入”,胃癌可以说是典型的吃出来的病,防治胃癌最关键的一点就是管住嘴。在日常饮食方面,忌过烫过热。吃得太烫太热,容易损伤胃黏膜,增加患胃溃疡风险。凡是容易影响胃黏膜损伤的,都是导致胃癌的危险因素。其次,少吃高盐、烟熏、油炸和烘烤的食物。如咸鱼、火腿、腊肉等高盐的腌制品,高盐饮食会导致胃黏膜损伤,加之腌制、油炸食品中含亚硝酸盐,长期接触会诱发胃黏膜病变。尤其要注意的是,饮食要定时、定量,切忌饥一餐饱一餐。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一般建议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镜筛查,从而提高早期胃癌的发现率。直肠癌的死亡年龄始于25岁体检时一定要指检!指检!指检!年14个肿瘤登记地区所覆盖的万浙江人中,结直肠癌的发病数、死亡数都位列第4位,其中结肠癌新发人,死亡;直肠癌新发人,死亡人。另外肛门癌发病数人,死亡50人。这里面直肠癌和肛门癌很大一部分是在指检时可以发现的。从《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看到,直肠癌的起始死亡年龄段为25-29岁,肛门癌为35-39岁,所以单位体检时千万不要觉得自己年轻不用做指检。直肠总共有多长,指检能探察到多少厘米,能排查出多少比例的直肠癌?浙大二院副院长、大肠外科学科带头人丁克峰教授介绍,人的直肠长度一般在15厘米左右,而直肠指检可以探查到的距离约为7—8厘米,约有2/3左右的直肠癌可以在指检时被发现。指检也好,粪便潜血试验也好,都属于无创检查。不过,在日常体检中,很多人因为怕麻烦或者指检的不适感,放弃了这两项检查,这是非常可惜的。因为从肠癌筛查来说,指检和粪便潜血试验是最为方便且性价比最高的早筛检查。因此,建议市民在体检时不要随意弃检这两个项目。近30年来,晚期转移性肠癌的治疗理念及技术,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在通过肿瘤外科、内科、放射科等多学科诊疗模式(MDT),使得它的五年生存率从5%以下提高到近30%。晚期直肠癌,无论是局部晚期和全身晚期,均可以通过转化治疗降期,寻求手术根治的机会,其中有40%以上的患者可以创造手术机会,这就意味着长期生存的概率大幅提高。即使是那全身晚期不可手术切除的肠癌患者,通过合理的药物联合局部治疗,绝大部分患者的中位生存期都可以到2年以上,生存质量也比较好。所以对晚期肠癌病人来说,并不意味着等待死亡,通过合理的治疗,部分患者完全可以改变命运。30-50岁肝癌在所有癌症中的死亡率最高仔细分析《年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中的“浙江省肿瘤登记地区男女合计死亡主要指标”表,记者发现,30-50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中,死亡率最高的癌症是肝癌。30岁-50岁肝癌死亡率很高,体检时要注意什么?浙江大学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说,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中国每年因肝癌死亡的人数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45%,且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由于肝癌发病比较隐匿,很多肝癌被发现时已是中晚期,大部分合并肝硬化,肝功能本身就差,大大限制了手术切除。而且,既往的药物治疗总体疗效欠佳,肝癌患者不容易被治愈。近5年来,随着肝癌的靶向药物、免疫治疗以及手术新技术的创新,一部分没有手术机会的晚期肝癌患者的生存率较之前明显提高。“比如针对手术切除后剩余肝脏的体积不足以维持患者生存的情况,我们不仅在世界上首创全腹腔镜下绕肝带二步肝切除手术,还率先将这一微创新技术与以靶向免疫治疗为主的转化医学相结合,为许多晚期肝癌患者带去生的希望。”需要提醒的是,在我国,肝癌最大的罪魁祸首是病毒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癌在医学界被称为“肝癌三部曲”。从预防的角度而言,推荐大家接种乙肝疫苗,还应在常规的体检中定期地检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抗原抗体,了解自己是否有病毒感染;平时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酗酒、喜食霉变食物(含有大量致癌物-黄曲霉毒素,就是粮食发霉后的主要成分)、长期服用伤肝的药物,都是引发肝癌的高危因素。甲状腺癌死亡率并不高切忌过度治疗
年14个肿瘤登记地区所覆盖的万浙江人中,新确诊甲状腺癌例,死亡病例73例。甲状腺癌虽然从1-4岁年龄段就开始出现,但15岁以前总体发病率并不高。15岁后进入快速增长通道,每年新发病例都在增长,到50-54岁达到最高峰。从55岁开始,甲状腺癌的发病人数开始逐年下降。与甲状腺癌的高发病率相比,甲状腺癌的死亡率可以说很低,30岁后才有零星出现,大家大可不必谈甲状腺癌色变。如何正确看待甲状腺结节和甲状腺癌?医院院长葛明华教授说,大多数人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一般不会演变成癌,没必要特别处理。如果肿块大(学术界一般以4cm做参考),或压迫气管影响呼吸,又或者明显影响外观的,以及有恶变倾向,肿块往下长掉入胸腔或本身长在胸腔的,建议行外科手术或其他合适治疗方法。恶性结节,即甲状腺癌,占比5%-10%,目前明确的危险因素是电离辐射、遗传和家族史、肥胖。其中,约80%-90%的甲状腺癌恶性程度低,不必对甲状腺癌的高发感到恐慌,通过正规手术治疗,85%左右的甲状腺癌可以治愈,可以长期生存。而剩下10%-20%的甲状腺癌,非常难治,且预后不好。有一种“甲状腺未分化癌”,好发于老年人,虽只占全部甲状腺恶性肿瘤的1%-2%,但其进展飞速、预后差,从发现到死亡基本在6个月内。葛教授提醒,复杂难治型甲状腺癌初期症状和普通甲状腺癌一样,但前者往往很容易复发、转移。因而甲状腺癌一经发现还是建议按照医生意见进行手术处理或严密随访,不要放松警惕。手术1-2年内每3个月复查一次,2-5年内每半年复查一次,5年后每年复查一次。来源:都市快报
编辑:杨佳佳
点“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