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SCC滑板俱乐部#右上角设为星标,及时获取推送
滑板对于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候看到一块板子都想站在上面扣它个度才舒服,还有很多滑板之后才出现的“后遗症”。今天我们就开始来盘点一下滑板之后养成的那些“疑难杂症”,看看你们中了多少个!
一:特别喜欢观察地形
滑板的人常常会注意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看着栏杆和花坛的边缘,疯狂地和朋友找全城的地形,不放过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的台阶,拼命想用滑板留下这个地形我来过的痕迹。
不仅是可以滑的,滑板的人最讨厌的就是小石头,走在路上会观察这条路有没有小石子,留意地面是不是很平滑,毕竟摔跤也要摔不疼才舒服,总而言之,综合各个数据之后才判断这条路适合用滑板征服嘛。
滑板的人留意着这个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堪比城市规划局的人,所以我更爱称滑板的人为城市的艺术家。
二:鞋子只穿滑板品牌
玩滑板久的人,难免会爱上滑板鞋,要是加上翻毛皮会更好,现在的滑板鞋多次改良之后,走路久了也不会感觉到累。最重要的是非常的百搭,加上一点被砂纸磨砺过的痕迹之后,更加方便的融入组织,在街头看到鞋侧有磨损变白的痕迹,会露出意味深长的眼神,那是滑板人的不可磨灭的烙印!三:勤俭持家
玩滑板固然是烧钱的,学生时代的时候为了买一块心水的板会熬几个星期,多吃泡面,后来发现买了板可能更省钱,因为大多数时候,玩板时间过长忘记了吃饭,特别是晚上,吃个手抓饼还是什么小吃就能继续燥起来。说到勤俭持家,怎么能不提补鞋呢,一个不会补鞋的滑手不能称为一个好滑手。鞋子对于任何滑手都是一个无底洞,在砂纸上来回摩擦,不知不觉中就被磨没了多少厚度。尤其是一开始练Ollie的时候,那个时候怎么懂这些,不仅是鞋侧,还有鞋带和袜子都被磨破了,还全然不知。看着那些穿大pro职业鞋的人,看起来更耐磨,更省心去玩滑板,不过还是难逃补鞋的命运。有的时候开始怀疑滑板不是在出招,而是缝缝补补又一天。在这里也分享一下补鞋的经验,布料要选翻皮毛,其次就是补鞋,很多人都用胶水,不过有的胶水稳定性很差,玩着玩着就掉了。不喜欢胶水的可以试一试热熔枪,加热胶棒后在布的边缘涂少量,在中间的位置涂多一点,手速一定要快,不然很快又变成固体,尽可能的不要溢出鞋面,否则玩的时候就会脱落。四:讨厌下雨
下雨天是滑手的一生之敌,轮子和板都不能碰水,室内的场地又少。面对下雨天滑手们是束手无策的,转而走向吃鸡和王者的战场,或者在手机里疯狂刷滑板的视频。看着雨快停的时候就想要出去看看地干了没有,隔一会就问朋友地干了没有,不然在家按捺不住自己的脚。还有一个在冬天的时候在南方的滑手又不能像北方一样下雪天卸掉轮子当雪橇玩,一度流下羡慕的泪水。五:听见轮子滑过地面的声音就寻找声音的主人
记得刚上大学的时候,学校附近都找不到玩滑板的地方,在宿舍听到楼下有轮子滑过沥青地的声音就探头出去看看是不是有人在玩滑板,结果都是行李箱拖动的声音。我们都已经产生了条件反射,轮子从空中砸到地上“登”一声别人认为是噪音,在玩滑板的眼里是多么清脆而又悦耳。对于我们这类人来说,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亲切的不是满大街飘香的小吃,而是滑板发出的各种声音,哪怕多不适,在滑板面前,所有人都说着同一种语言,充满了魅力。六:开始擅长交流
滑板圈里有一个判断自己人的手势,并不差于全球通用的ok手势。滑板在我眼里并不只是一个人的运动,而是一群人的运动,在玩滑板很久以后我才明白,其实我并不是很喜欢一个人磕出招的快感,更美好的事情是享受一群人一起冲冲冲的感觉。一个人玩会显得枯燥无味,所以才需要一群人来玩。融入,是滑板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不然以后谁给你拍视频。磕出招跟谁分享快乐。即使大家玩累坐在地上聊天和打闹都不会觉得累,那些看起来最不起眼的时间里,都会在岁月的流逝中越发美好,回忆滑板的时光里,记忆里最清晰的便是那些一个个曾经玩滑板的小伙伴。有一部滑板纪录片,讲述的是一个自闭的孩子玩滑板,在其他人的帮助下慢慢变得开朗,他也教会了很多人关于自己的思考,滑板进一步升华成互相自愈的过程,不单单只有快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这句话总归没有错。七:在踩上滑板的时候,每个人都是孩子
滑板是一个可以为之奋斗很多年的一个运动,几年过去都不是问题,那段时间里,每个人都会在成长,会遇到各式各样的烦恼,拿起滑板的那一刻,烦恼都应该去见鬼。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刚失恋了怎么板?去滑板啊!作业做完很累怎么办?去滑板啊!当你觉得生活很累的时候,滑板是最好的选择。滑板不会抛弃你,反而像个老朋友一样和你并肩作战,玩转每一个高难度的动作,陪伴着你走过无聊的日子,认识和你一起玩的人,和你走过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城市,见证你和这个世界的一点一滴。在我住的小区里,有一个年近30的大叔,当我拿着滑板走进小区的时候,他露出开心的笑容,连忙跑过来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