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家长不信任,再好的特教老师也带不好孩子。
前不久,美国男孩龙儿的父母提议,想把龙儿过继给杨红雨,做她的儿子,以后在中国终老。
杨红雨是上海一位特教老师,11年来,都是她一直带着龙儿。她和龙儿的11年,是大米和小米采访过最艰难的干预故事。
为了制止龙儿随地小便,杨红雨曾带着3名助手,24小时盯着他,一耗就是十几天;
为了逼龙儿敢于迈进陌生的房门,杨红雨带着他从晚上7点一直站到凌晨两点,直到他精力耗尽;
为了让龙儿能有近距离社交的机会,11年来,杨红雨为他换过多个保姆……
从在肯德基的海洋球池子里大便的“坏小孩”,到现在的“暖男”,龙儿的每一步改变,都可以称得上是特教干预的优秀案例。
即便从学习干预的角度,这篇文章就不得不读。
这更是一个充满温暖和力量的故事——当我们竭尽全力,孩子能创造哪些惊奇?
杨红雨就是这样一个竭尽全力的人,龙儿现在的状况超出所有人的意料。但她也不想收养龙儿,她已经60岁了,龙儿只有22岁。接下来的路,他需要自己走。
死马当活马医
“他现在就是暖男。”杨红雨说龙儿。
这些天,龙儿住在杨红雨一个哈尔滨朋友的家里。早晨起床后,他要把先把家里擦得干干净净,然后在“家人”的陪同下去超市选自己喜欢吃的菜,再排队扫码付钱,回家后开始忙活一天的早中晚饭。
做馄饨比较麻烦,龙儿会从剁肉开始,忙活一整天。有人如果说饿了,他会第一时间为对方煮面,只要冰箱有这些食材。
因为疫情防控,他们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两小时的下楼活动时间。龙儿会跑步,杨红雨的儿子也住同一小区,常常去看他,8岁的孙女也经常陪她玩,教龙儿跳操。小妹妹玩耍时,龙儿就在远处默默陪伴。
龙儿是美籍华人,杨红雨是他的“中国妈妈”。11年前,龙儿被大洋彼岸的父母托养在杨红雨身边。
他现在是一个生活能够自理的青年,但只有杨红雨清楚,这些多年来,这对“母子”的经历验证了自闭症家庭都很熟悉的一句话,“一命换一命”。——至少一个成年人的全情全力付出,才能干预好一个重度自闭症孩子。
时间从年6月19日开始。早上9点半,美籍华人Guo先生一家拖着11岁的儿子来到杨红雨工作的地方,想把孩子托付给这家机构,并指定由杨红雨养护。
杨红雨对当时的龙儿记忆犹新:整个人似睡非睡、眼睛无神,胖乎乎地像个大肉球,往凳子上一坐就朝地上滑,还拿着奶瓶喝水,喝奶粉。
这让杨红雨很是疑惑:这孩子咋变成这样了?
Guo先生解释说,从美国飞到上海需要15个小时,为了顺利度过,上飞机前给儿子服用了一种药效长达24小时的镇静药物。
第二天晚上,杨红雨要求家长暂时停掉药物。没想到,清醒过来的孩子突然像变了一副面孔,三四个老师都控制不住,直接冲到窗户边就跳了下去。
所幸当时在二楼,孩子只是扭伤了脚。但杨红雨被吓得够呛,“我想要拒收,但没好意思说出来。”
Guo先生找到杨红雨,是龙儿小姨的推荐。彼时,杨红雨在上海一家公益性民间机构做教学管理,主要负责自闭症孩子的专业辅助和训练。
那会儿还没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