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铲屎官的你,心情是否也曾随《不看后悔!猫真的会让人发疯》和《说出来你可能不信,这次还真不是猫主子先动的手》等抓人眼球的无良标题而大起大落?
确实,弓形虫(Toxoplasmagondii)是一种单细胞结构的脑部寄生虫。猫通常因食用寄生有弓形虫的鸟类、啮齿类和其他小型动物而被感染,从而成为最常见的弓形虫宿主之一。有数据表明,美国境内约有40%的猫携带有弓形虫;而普通人群中,每3人便约有1人可能被弓形虫感染。
长久以来,主流科学界普遍猜测弓形虫与精神疾病密不可分,尤其可致使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发作。然而。尽管已有至少三位数的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确有一定的关联性,至今尚未有证据支持“弓形虫可直接导致精神疾病”这一结论。
看了这些,前一秒还在吸猫、此刻正瑟瑟发抖的你,是不是更混乱了?
别怕,让我们循序渐进,依次弄清以下五个问题的答案,好早日恢复波澜不惊的铲屎心态。
(分裂中的弓形虫。图:KeHuJohnM.Murray,WikimediaCommonsCC-BY4.0)
1,弓形虫通过何种途径寄生于人体?
答案是:被猫主子们的排泄物……污染的土壤和水是染病最大隐患。
绝大多数携带弓形虫的猫看起来毫无异状。黄疸、失明和性格变化等严重病情则在肝脏或神经系统被感染后才后知后觉地发生。确实,猫在被弓形虫感染的最初几周内,平均每天可排泄出以数百万计(!)的弓形虫硬壳卵囊,但是!虽然偶有因直接吸猫或者铲屎而不幸染上弓浆病的病例,人类感染弓形虫的最主要隐患仍是无意识情形下接触到被猫排泄物所污染的土壤和水源——弓形虫的硬壳卵囊可在土壤和水中生存长达一年甚至更久(!!)。
在喜食生肉的欧洲和卫生条件欠佳的南美部分地区,弓形虫感染率可高达90%以上,远远超过美国普通人群感染率的11%。较健康的个体患上弓浆病时,多数只有类似流感的症状出现,甚至丝毫没有生病的感觉;然而弓浆病在免疫较弱的易感人群身上仍是危险乃至致命的。现代医学多使用抗生素治疗弓浆病临床病例;然而药物本身并不能完全将弓形虫驱逐出宿主体外。
(图源: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图文无关。昆汀导演并没有精神分裂症。)
2,弓形虫与精神疾病之间是否真如传言中那样关联紧密?
答案是:是真的,但这里说的是啮齿类动物。
感染弓形虫的啮齿类动物通常会出现行为异常:对猫和猫尿的气息毫无畏惧,更有甚者,会大摇大摆直接送鼠入猫口。科学家猜测,弓形虫通过在脑部形成囊肿,或直接影响大脑中掌管恐惧和决策的区域,或干扰多巴胺水平、胡乱激赏危险的冒险行为。更有部分研究表明,弓形虫对宿主大脑的恶性影响可能是不可逆的——有些大鼠在体内寄生的弓形虫被完全清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忘记了自己怕猫的天性……(传说中的真·脑子有包?)
弓形虫在艾滋病或其他免疫缺陷症患者神经元中制造的囊肿会大量生长与增殖,从而引发失忆、精神错乱和可致死的脑炎。尽管一直以来,科研工作者都相信弓形虫造成的囊肿在健康人群的体内是良性的,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弓形虫感染可改变人的性格和行为,乃至提高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几率。即使脑部未受直接影响,慢性的弓形虫感染也会引发各种炎症;众所周知,炎症常与精神失常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和阿茨海默症息息相关。
(图源:来自网络)
3,啮齿类动物的研究结果可以直接与人类研究划等号吗?
答案是:Hmm,其实不能。
真是令人头秃。来自杜克大学的基因学家KarenSugden说,尽管“弓浆病可以直接导致精神疾病的发生”的假说实在很“诱人”,在人群中验证这一猜想简直难于上青天。
Sugden于她年开展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受测的名新西兰弓形虫感染者中,并无精神分裂症或其他精神失常疾病高于普通人群的结果。但同时她也承认,因为精神分裂症通常首次发作于青少年晚期或二十岁初,研究并不能完全排除该寄生虫与精神疾病的潜在关系。要想弄清弓浆病是否直接导致精神分裂,科学家们需要预先知道研究对象在幼童时期(精神疾病尚未出现时)是否就已感染有弓形虫。而Sugden的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38岁,对于“是先有弓形虫还是先有精神疾病”的研究目标而言实在是为时已晚。绝大多数类似的研究项目——也包括Sugden自己的研究——都无法获取至关重要的这一类信息。
另外,该次研究和其他类似的研究有同样的致命弱点:样本数目仍是过小。更不用说精神分裂症人群发病率约1%,本身已是一种罕见病。若是想要真正弄清弓形虫和精神疾病的先后/因果顺序,科研工作者们就需长期跟踪研究成千上万的受测对象,周期性评测每个个体的弓形虫感染情况和精神健康状态,从而获取真正可用的成果。
(图源:来自网络)
4,说了这么多,有人研究了弓形虫感染与精神疾病发作的先后/因果顺序吗?
答案是:Hmm,其实还不算是完全弄清楚了。
就在上个月,终于!科学界首篇针对弓形虫vs精神病发时机的论文出版了!然而,即使样本池已经够大——超过8万名丹麦献血者受测,精神分裂确诊患者数目仍是过低——仅有人。该研究确实发现,相对于健康人群,弓形虫感染人群有高出47%的几率会被诊断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当研究范围缩小到确诊感染了弓形虫后精神分裂症发作的最终28名受测对象时,研究者们总结得出,感染弓形虫后精神失常的可能性是未感染可能性的2.5倍。
“丹麦研究”的合作作者之一、就任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病毒学家RobertYolken表示,该研究与其他多处大型试验的结论不谋而合——弓形虫感染人群较未感染人群多出2.5倍的可能性被确诊为精神分裂患者。然而,如前文所说,精神分裂症本身已是百里“挑”一的罕见病,即使是弓形虫感染,也只是将精神疾病确诊的几率提升到了百里挑二或三而已。
Yolken与其他研究者怀疑,导致精神疾病的并非弓形虫本身;弓形虫感染这一变量可能只是挑选出了易患精神疾病的基因变异。然而即使微乎及微,弓形虫感染对精神分裂症的影响仍是第一次被科学量化,从而与产前感染和社会经济地位一起,被列为增加精神分裂风险的外源性因素之一。
(图源:来自网络)
5,那么,现在,我可以开始恐慌了吗?
答案是:可以,但没有必要。
哪怕真的不幸成为了那不到三分之一的潜伏期弓形虫携带者(希望不会!!),你患上弓浆病诱发的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几率也非常低。有多低呢?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可以用来安抚你砰砰直跳的小心脏,研究者们认为,因为弓浆病而患上精神分裂的几率,和因为住在城市里受不了现代社会压力而患上精神分裂的几率,是差不多的XD
美国疾控中心的建议有:室内养猫(避免主子外出猎捕携带弓形虫的猎物)并每日清理猫砂,多吃熟食,(特朗普:哈!看法国人还敢嘲笑我吃十成熟的牛排!)等等。
Yolken本人也是坐拥两只猫主子的铲屎官,他表明,与其花费巨大时间精力去恐猫,不如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