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儿童视力低于1.0就不正常吗?
随着儿童年龄和认知能力的增长,可教会小儿识别和指认视力表,如儿童图形视力表,国际标准视力表,标准对数视力表,条栅视力表等,以进行视力的定量检查。
儿童正常视力为:
一岁:0.2--0.25
二岁:0.3-0.5
三岁:0.6-0.7
四岁:0.7-0.8
≥五岁≥1.0
低于上述的视力称为低常视力,可能是病理性的,可能是生理性的,如视力明显低下≤0.3~≤0.5(小中大班为例),矫正视力0.8近视力0.8~1.0可视为视力异常。通过上述的各种检测对视力低于正常的,应及早就医,凡有屈光不正(远视、散光、近视)、屈光参差(双眼屈光度数相差度),儿童眼病(弱视、斜视、先天性白内障等)应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二、儿童视力筛查出度数就有“屈光不正”吗?
每个人的眼睛与正常标准或多或少存在差异,轻微的度数并不影响视力,所以轻微的远视、散光认为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生理性散光和病理性散光
轻度的散光,认为是生理性的,最常见的是角膜垂直弯曲度较水平者大,一般约在0.25D。是由于上下眼睑的经常压迫所致,随着年龄的增加,这种生理缺陷有轻度增长的倾向。
散光度数较大者多为先天性的,后天的常为角膜疾病引起。如圆锥角膜,角膜周边退行性病变或因角膜炎症后留下的瘢痕,多引起不规则散光。此外,白内障手术后或眼睑肿物压迫眼球,亦可引起不规则散光。
我们要知道的生理性远视
生理性远视是相对于病理性远视的概念。学龄前儿童的眼睛,由于生长发育的原因,眼轴并未达到成人水平,眼睛的前后轴较短。这种情况引起的远视称作生理性远视,随着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眼球成熟,会逐渐消失。
影响因素
生理性远视是眼球发育的一个伴随症状,与年龄和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
系。
大致的对应情况如下表:
年龄
生理屈光度(D)
4~5岁
+2.10~+2.20
6~7岁
+1.75~+2.00
8岁
+1.50
9岁
+1.25
10岁
+1.00
11岁
+0.75
12岁
+0.50
生理性远视形成的原因
新生儿的双眼前后极较短,大都处于远视状态,随着生长发育才逐渐趋于正常。这中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眼球的前后直径随生长发育而相应延长,出现视力伴随年龄逐渐趋于正常,称为正视化。而眼球前后直径是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太长造成近视,过短产生远视。
三、什么是近视?
近视是人眼屈光力相对于眼轴长度过大的一种屈光不正,即在眼的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在调节放松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之为近视。典型的近视表现为看远模糊,看近清楚。
近视的分类
低度:<-3.00度以下
中度:-3.00度~-6.00度
高度:>-6.25度~-10.00度
重度:>-10.00度
近视的矫正与治疗
1.框架眼镜进行矫正
2.角膜接触镜矫正,包括角膜塑形镜(OK镜)、硬性角膜接触镜(RGP)等
3.角膜屈光手术
4.手术(巩膜手术、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
近视的预防
1、减少视力负荷
2、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
4、医院进行视力检查
5、合理的饮食搭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四、儿童为什么需要散瞳验光?
散瞳是在应用药物使眼睛的睫状肌完全麻痹,使之失去调节作用的情况下进行的验光。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较强,验光时如果不散大瞳孔,睫状肌的调节作用可使晶状体变凸,屈光力增强,不能把调节性近视即所谓假性近视成分除去,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所以青少年近视患者,散瞳验光是很有必要的。
应用范围
(1)12岁以下的小孩。
(2)12~40岁的近视、远视或散光患者。
(3)青少年视力不稳定,视力一会儿好,一会儿差,怀疑为假性近视者。
(4)16岁以下,初次配镜的儿童必须散瞳后验光配镜。
不良反应
散瞳后可有暂时性怕光及视近物模糊现象(看远没有影响,仍然可以正常生活),恢复正常的时间视不同的散瞳药而不一,托品卡胺一般4---6小时恢复正常,后马托品需3天,阿托品散瞳后历时2-3周左右即可自行恢复,对眼睛没有害处。
散瞳后需注意
(1)散瞳期间应避免强光刺激,尤其避免强的太阳光刺激,户外应戴遮沿帽或太阳镜。
(2)散瞳期间由于视近模糊,对小儿要注意看护以免碰伤。
(3)由于散瞳是为了放松睫状肌的调节,故散瞳期间不要近距离用眼,例如看书、看电视及使用电脑。
五、隐斜是什么?
与显斜视基本相同。共同性者较为多见,其所以成为隐斜视是由于偏斜程度较轻,维持双眼单视的大脑融合功能较强,因此平时尚能保持双眼轴平行而不显斜视
隐斜的症状
轻者无症状。重者由于眼肌疲劳有头痛、眼痛、眼睑沉重感、视物模糊,甚至可有暂时性复视及眩晕、恶心等症状,但稍稍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隐斜的处理
1.矫正屈光
有屈光不正者,应首先矫正屈光不正。
2.内隐斜的矫治由AC/A比值过高引起的内隐斜,可配双焦点眼镜,或可用缩瞳剂治疗。AC是指调节性集合,一定量的调节必伴有较恒定的调节性集合,形成调节性集合/调节比值(AC/A)。正视眼行使1D调节时,就产生一米角的集合。
3.融合训练
用同视机训练融合功能,以扩大融合范围。对青少年因集合不足所致的外隐斜,可作集合训练。
4.加强锻炼,防止视疲劳
增强体质,注意眼卫生,不要过分使用目力,防止视力疲劳。
5.必要时可戴适度的三棱镜矫正,甚至手术治疗。
六、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变应原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
它的病因
季节性和常年性变应原都可触发变应性免疫反应。季节性变应原包括:树的花粉、草类、杂草花粉和室外真菌。常年变应原有尘螨、室内真菌和动物皮屑(多为猫和狗)等。
临床表现
过敏性结膜炎最常见的症状是眼痒,几乎所有的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均可出现,其中季节性角结膜炎通常表现最为明显。
其他症状有流泪、灼热感、畏光及分泌物增加等。分泌物多为黏液性。一些较严重的过敏性结膜炎,如季节性角结膜炎及异位性角结膜炎有时可以出现视力下降。
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还可出现结膜水肿,在儿童尤为多见。
治疗
1.一般治疗
脱离变应原是最为理想有效的治疗手段。眼睑冷敷可以暂时缓解症状。
2、药物治疗
3、脱敏治疗
4、心理治疗
七、内眦赘皮是怎么回事?
内眦赘皮是遮盖内眦部垂直的半月皱襞,可能的病因是面部骨骼发育不良。儿童和亚洲人多见,皮肤皱襞有时遮盖鼻侧部分巩膜,常被误认为内斜视。最常见的是上睑的内眦赘皮。随着年龄的增长,鼻梁发育隆起。内眦赘皮可以消失,因此一般不需要治疗。如合并其他先天异常时可酌情进行手术矫正。
病因
内眦赘皮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类。先天性内眦赘皮多为双侧性的,且具有遗传特征,严重者常伴有上睑下垂,小睑裂等畸形。后天性内眦多由外伤、烧伤、烫伤等原因引起,多为单侧,且常伴有邻近组织的损伤,如泪小管损伤、内眦韧带损伤等。
治疗
1.手术治疗
包括内眦部皮肤切除法、“Y-V”缝合法、Blair-Brown氏法、“Z”成形术法等。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