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低血糖处理以及血糖检测方法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10-21 14:43:08   点击数:
 北京中科医院好不好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来源:人卫儿科学、中华新生儿科杂志

新生儿低血糖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糖代谢问题,高危新生儿如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小于胎龄儿、巨大儿、感染、喂养困难、开奶延迟、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等生后易发生低血糖,其发生率约为1%~5%。

临床上新生儿低血糖症表现不典型,仅少数低血糖症患儿会出现反应差、纳差、少哭少动以及肌张力低下等非特征性表现,极易被原发病掩盖,导致漏诊,血糖过低或持续时间过长可造成不可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早期发现新生儿低血糖症及时处理可以减少中枢神经损害。

目前多主张采用不论胎龄和日龄,低于2.2mmol/L诊断低血糖症,低于2.6mmol/L为临床需要处理的界限值。1.糖原和脂肪贮存不足主要见于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2.耗糖增多见于高应激状态如窒息缺氧、重症感染、寒冷损伤等。3.高胰岛素血症暂时性高胰岛素血症发生于糖尿病母亲的婴儿、严重溶血病;持续性高胰岛素血症见于胰岛细胞增殖症、胰岛细胞腺瘤等。4.内分泌和遗传代谢性疾病1.临床表现(1)常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多出现在生后数小时至1周内,或伴发于其他疾病过程而被掩盖。(2)无症状性低血糖较有症状性低血糖多10~20倍,同样血糖水平的患儿症状差异也很大。(3)症状和体征常非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反应差、阵发性发绀、震颤、眼球不正常转动、惊厥、呼吸暂停、嗜睡、拒乳等,有的出现多汗、苍白及反应低下等。2.实验室检查(1)血糖监测:对高危患儿应在出生后1小时开始监测血糖,之后根据病情需要进行监测。(2)电解质及肝肾功。(3)血常规及血型;尿常规及酮体。(4)感染相关检查:血培养及脑脊液检查。(5)内分泌相关检查:胰岛素测定;甲状腺功能等。(6)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对严重低血糖患儿,应作头部CT或磁共振检查,了解低血糖脑损伤情况。(7)遗传代谢检查:尿筛查、血串联质谱、血氨基酸测定以及相关基因检测。

1.大部分患儿存在一种或一种以上原发病,需积极治疗。

①新生儿感染:以细菌和病毒最为常见,针对不同病原体,选择相应药物。

②新生儿窒息:吸痰,吸氧,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机械通气。

③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口服蒙脱石散等,如果是溶血性黄疸,积极补充白蛋白,严重者换血疗法。

④新生儿腹泻:补充葡萄糖、水分和电解质,补充肠道益生菌。

⑤先天性心脏病:吸氧,补充葡萄糖、电解质等。

⑥一般治疗:如保暖、镇静、加强喂养、监测血糖等。

2.低血糖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对可能发生低血糖者生后1小时开始喂奶(或鼻饲),可喂母乳或配方奶,24小时内每2小时1次。3.血糖低于2.6mmol/L的处理无症状者,静点葡萄糖液,输糖速度6~8mg/(kg·min),每小时监测微量血糖1次,血糖正常后逐渐减慢输糖速度至停止输注葡萄糖;有症状者,立即静脉输注10%葡萄糖液2ml/kg,速度为1ml/min,随后继续静脉滴入葡萄糖液,输糖速度6~8mg/(kg·min),如血糖仍不能维持正常水平,则逐渐增加输糖速度。外周静脉输注葡萄糖的最高浓度为12.5%,如超过12.5%,应放置中心静脉导管,以提高输糖速度。治疗期间每小时监测微量血糖1次,血糖正常后12~24小时,逐渐减慢输糖速度至停止输注葡萄糖,并及时喂奶。4.上述方法不能维持血糖水平可加用激素,氢化可的松5~10mg/(kg·d)至症状消失、血糖恢复后24~48小时停止,可持续用至1周。或同时用胰高血糖素每次0.1~0.3mg/kg,肌注,必要时6小时后重复应用。5.肾上腺素、二氮嗪、生长激素仅用于慢性难治性低血糖。1.低血糖性脑损害:在纠正低血糖的同时采用氧疗法,必要时高压氧治疗,脑苷肌肽营养脑细胞,防止抽搐,减少不必要的刺激。2.心肌损害: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补充维生素和葡萄糖,减少心肌负荷。3.肝损害:补充维生素和葡萄糖,应用保肝药物,积极治疗黄疸以减轻高胆红素血症对肝脏的损害。4.其它脏器损害的治疗:减少肾毒性药物的应用,抗休克,保持尿量正常,补充电解质,加强护理等。新生儿血糖监测方法一、生化分析仪检测法目前生化分析仪检测法仍被认为是最佳血糖监测方法,在糖代谢异常的临床诊治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相关研究显示,标本处理方法和放置时间也会对血糖值产生影响。除可能存在的一些干扰因素外,该方法还需采取患儿约2ml静脉血,采血量相对较大,对采血人员有一定技术要求,患儿及其家属接受性相对较差;对于需多次检测血糖的患儿,反复穿刺会增加患儿痛苦、感染几率及医患矛盾,甚至会改变患儿疼痛的敏感性,动物实验显示新生儿期疼痛刺激可能影响其行为及神经内分泌代谢。二、快速血糖仪检测法数据表明,快速血糖仪检测血糖值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值一致性较好,此外,与生化分析仪相比其具有便捷、操作简单、采血量少、血糖值读数快、痛感低等优点,备受医务人员、患儿及其家属喜爱。但其测量值稳定性相对较差,需定期对检测仪器进行校准、维护,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研究显示,患儿心理状态、所患疾病、药物(维生素C、利尿药等)、血糖仪性能、试纸、环境温湿度、采血方法、采血时间及部位、采血深度及采血量、皮肤消毒方法、仪器自身清洁度等因素均可影响血糖值。三、连续动态的血糖监测方法1.CGMS:CGMS在儿童和成人糖尿病的应用已相对成熟,但目前在新生儿血糖监测中应用相对较少。有研究表明CGMS应用于新生儿,其监测的组织间液葡萄糖值与血糖值一致性很好,认为CGMS是安全可靠的。CGMS不足之处为监测葡萄糖浓度范围局限在2.2~22.2mmol/L(40~mg/dl),且操作复杂,对医护人员技术及专业要求相对较高,需一定的暖机时间,血糖水平与组织间液糖水平的差异等。2.光学相干层析技术:光学相干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弱相干原理的非接触、无损伤成像技术,通过测量皮肤组织内部因葡萄糖值不同所引起的光衰减系数变化,计算葡萄糖浓度。因其无创、无害、可长期连续监测等优点,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实用价值,是血糖监测方法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四、小结综上,关于血糖监测方法的研究众多并不断发展,新生儿作为儿科特殊群体迫切需要一种安全、可靠、稳定、准确、特异、全面、近乎无创的血糖监测方法。综合分析上述几种血糖监测方法,目前快速血糖仪检测法仍将是新生儿血糖监测最常用的方法。推荐阅读:娃娃咳嗽,做雾化不如直接打吊瓶?儿童鼻涕的秘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