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共助成长保护孩子的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1-3-5 9:04:11   点击数: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健康体检

共助成长

为了更好地了解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保障幼儿健康成长,近日我园组织全体幼儿进行了全面的健康体检。本次体检项目有体格测量及评价、龋齿数、视力检查。

体检结束后,我园保健医及时将每个孩子的体检结果录入《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网络管理系统》,系统会根据录入的数据结合幼儿年龄进行自动分析,对幼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做出科学评价。

经过统计分析,幼儿健康较多的问题是视力异(低)常、口腔龋齿、肥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视力的问题吧。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但是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一样,并非一生下来就拥有双眼1.0的视力,而是靠外界的不断刺激,慢慢发展出各种视觉机能。孩子的视力异常可不像牙齿出问题、皮肤出疹子一样那么容易被爸爸妈妈们发现,视力异常通常是很“沉默”的。因此,定期给幼儿做视力检查,早期发现视力问题,及时矫治,可防范于未然。

我们先一起了解一下学龄前儿童正常、低常、异常的视力标准:

正常视力标准3岁≥0.74岁≥0.85岁以上≥1.0

低常视力标准3-4岁--0.65--0.86岁--0.8

异常视力标准3-4岁<0.65岁<0.86岁<0.8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手机等便携电子产品的流行,视力问题越来越趋于低龄化。

那么,幼儿较常见的导致视力异常的眼科疾病都有哪些呢?

常见的视力异常

屈光不正

包括近视、远视、散光和屈光参差(屈光参差是指:右眼和左眼屈光度数有病理性的差别)。

眼球就像一个照相机,正常情况下,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过眼屈光间质(眼球的镜头,如角膜、晶状体等),能聚焦于视网膜(眼球的底片)上,形成清晰的像。

屈光不正是外界物体的光线经过眼镜头(眼屈光间质),聚焦于底片(视网膜)的前面或后面,不能在底片(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近视、远视都是因为眼球镜头和底片的关系不协调了,导致成像在底片的前面和后面,不能清晰地成像在底片上导致的。度数越高的屈光不正,视网膜上物像就越模糊。

斜视

斜视,顾名思义,眼球的位置不正。俗称“斜眼”“斗鸡眼”“对眼”“飘眼”等。正常人看东西双眼视线保持相对平行集中在同一目标上。而斜视患者则双眼视线不一致,一眼视物,另眼脱离注视目标,处于歪斜的状态。如不及时矫治,可发展为弱视。

斜视病因复杂,有先天性因素,也有后天性因素。先天异常多由先天眼外肌肉的位置发育异常,也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钳或颅内出血引起眼外肌麻痹,此外也有遗传因素。幼儿的眼球发育特点,单双眼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任何不稳定的因素都能促使斜视的发生。

弱视

弱视是指眼球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矫正视力不能达到正常者,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视功能的眼病。

弱视是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

高度的远视、散光、斜视等也是导致弱视最重要的“元凶”,因为它们不能把清晰的像呈现在底片上,导致底片上的模糊像也被“糊里糊涂”地传到大脑这个“中央分析部”去了,接受到错误信息的“中央分析部”也将错就错把这个模模糊糊的像当成理所当然了,演变成雾里看花的节奏后,大脑也罢工了,视力也就更无法正常发育了!

各位家长朋友,0--6岁儿童的视力是一个逐步发育到成人视力的过程,此阶段处于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和敏感期,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影响而导致弱视、斜视等疾病的发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不用脏手揉眼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地方看书。还明确规定了在园幼儿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小班不超过15分钟,中班不超过20分钟,大班不超过30分钟。家长朋友们也要合理安排孩子们在家里的活动,适当增加户外活动、亲子游戏等,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长。

让我们一起努力,保护好孩子们的心灵之窗吧。

撰稿|庞朝凤

编辑|李菲

审核|刘彦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