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控制都不晚近视形成的2个原因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20-6-22 15:48:12   点击数:
 北京中科白癜风爱心公益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声明:本文由亮亮眼科刘燕燕摘自石一宁教授所著《拒绝近视》一书,转载请注明出处。就好像吃饭、睡觉,体重、血压,是一种高生活质量的基础保障,特别是信息化在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时代,视觉在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无法替代,与听、嗅、味、触觉相比,视觉已经占到人们与外界信息交流的90%以上。人们对视觉的依赖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但人们对眼睛的使用也已经到达毫无节制的地步。近视防控需要树立“中低度需要持续到青春发育期结束,在中高度近视需要有持续终身”的理念,因为:中国的应试教育制度短期无法根本改变,家长对孩子的未竟梦想的期待,以及孩子未来命运,导致孩子没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充足的睡眠、快乐的学龄时代,过长时间伏案苦读,日复一日重复着扼杀天性的“体罚式作业”。

伪劣眼保健或错误概念治疗“弱视”,过早消耗了远视储备。

医疗资源的严重匮乏,中国医学体系中视光学基础教育的空白,眼健康初级保健的缺失,迄今,很多眼屈光发育的概念依然错误。名目繁多的治疗、混乱的机构和管理,已经形成巨大的以孩子眼睛健康为代价的“市场”。还有日益恶化的校园学习环境,剥夺课间学生的户外活动、大量iPad作业、照明灯光和采光、桌椅高度与孩子身体发育的不匹配、过长时间低头阅读和书写作业等。这些造成人为启动的眼球过度发育,导致眼球超常规速度生长,形成了目前的爆发式流行,甚至累及到欧美的发病。所以,孩子在校读书时间,控制近视的进展应该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更应该加入家长的日程:当6岁仅表现出-1D近视、10岁时表现为-3D近视、18岁时-6D近视时,孩子有可能在今后的几十年中依然缓慢进展。如果以后每年继续增加0.1D,则10年可能近视增加-1.0D、80年后则可能到达-8.0D,累加18岁时的-6.0D,将会产生高危并发症

家族聚集性

家长一方有近视,不论孩子是在高中戴镜,或是大学/工作后戴镜,近视的概率都会急增,父母双方均近视者更甚。目前尚未找到相关学校性近视的基因,仅仅提示此类近视呈现“家族聚集性”,应该高度重视。

隐匿性

由于眼球发育对屈光发育的影响和生物的尽量保持正常状态的“正视化”过程,在形成近视的初期眼球通过屈光成分中的角膜曲率(3-6岁)、晶状体屈光度(6-12岁)的依次接续性补偿机制,尽力消除眼轴增长产生的近视屈光状态,维持或不显现近视。

发育性

儿童近视本身是发育性疾病,在没有进入和/或完成青春发育期,其屈光状态都是持续变化的,不能以成人的参数标准套用在孩子眼睛的各个参数上,导致屈光发育评估中的低估或高估,影响近视防控方案的制定。

进行性

除了发育性导致屈光及眼生物参数的变化外,10岁以下儿童眼轴超过24.5mm时,应该警惕高度近视向病理性近视的过渡转型,而后者在成人后是缓慢持续性进展的,提前预测病理性进行性近视的发展趋势,有可能阻止病理性近视的失明并发症

退行性

进入中高度近视(-3.00D以上)以及已经或有可能进入病理性近视(-5.00D~-8.00D)的人群在生命进入发育顶峰(30-35岁)后,除了人体生命自然衰退,会合并眼睛各层组织的近视性衰退加速度,并呈现视功能5~10年陡然下跌,与正常人相比,这种自然衰老过程提早20~30年。

在前面探讨的近视成因中,主要应抓住以下2点:

二次发育和眼球内扩张

二次发育和眼球内扩张,也就是限制提前发生的眼球发育,即6岁前的远视尽量预留储备:减少甚至消除眼球扩张的因素,即影响眼压升高的因素,如读书70°头位,书桌置于窗前,阅读30分钟远眺10秒,仰卧睡觉,以及促进降低眼压的生活,如增加有氧运动。

增加眼球对眼内张力的抵抗能力增加眼球对眼内张力的抵抗能力,改善眼球局部微循环,如降低眼局部温度,增加咀嚼,补充各种微量元素、抗衰老、阻止巩膜溶解或重建的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做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