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书医话无症可辨因缺乏整体观念的误

文章来源:后天性无眼球   发布时间:2019-5-23 13:02:35   点击数:
 

无症可辨——缺乏整体观念的误区

如果站在整体的角度看待健康,真正“无症可辨”的情况并不常见。

你好现在讲亚健康、“治未病”是一种时尚,很多人都很“重视”。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么一种现象,有些人体检后发现某些指标异常,比如血脂偏高、血压偏高、血糖偏高或脂肪肝等,尽管病人没什么自觉症状,但往往自己对号入座,扣上“亚健康”的帽子,然后找医生要求“调理调理”。在中国,大多数人认为中药副作用少,调理是中医的优势,所以,这种情况下,人们通常会选择中医(这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体检中心的常规服务项目)。许多中医师也认为这是发挥中医优势的大好时机,因而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也应运而生。

你说现在临床上最常见到的一幕是:中医师面对这一大叠的体检报告和“没有症状”的“病人”,想到的就是“无症可辨”。既然辨不出来,怎么办呢?那就只能参照现代的“研究成果”,根据那些或高或低的指标,参考现代临床研究报道的结论从肾虚、血瘀、气虚或痰阻的角度,进行治疗。因为病人本身没有症状,所以治疗的效果如何也就没有人关心了,反正吃了点中药“调理”,肯定有“好处”,医生也是乐观其成,中医整体观念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这样一来,不仅真正的优势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影响了中医的声誉。

真的“无症可辨”吗?如果注意一下他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饮食习惯等,感觉就大不相同了。例如:病人生活在南方,居住环境比较潮湿,气候比较热,平素喜欢荤食、高粱厚味及饮酒等,这些因素提示机体容易产生湿热或痰证,再加上有的人体型比较肥胖、困倦等等,有了这些信息,辨证的结论就明确了。可见,真正的“无症可辨”是极其少见的。相反地,如果我们把这些因素都忽略不计,单凭病人目前所谓的没有症状,辨证必然产生偏差。

一位朋友是生意场上的人,那年他39岁,事业如日中天,生活条件相当优裕。有一天他突然找我,说:“近段时间来老是感到很疲惫,提不起精神。”自己觉得“体虚”,于是想方设法进补,冬虫夏草、人参、燕窝、哈士蟆应有尽有,总不见效,只好求助于当地医生。医生听说“体虚”,就给他开了白蛋白和氨基酸点滴,没有见效;另一位医生说这是“肾虚”,就给他开了六味地黄丸,结果“病情”越来越重,甚至感到心悸胸闷气憋,有几次差点透不过气。我问他:“你觉得‘体虚’,有什么感觉?”他说:“最近一段时间工作比较忙,应酬也多,经常觉得力不从心,只有当跑跑步出一身汗后感觉轻松一些。”我给他诊完脉后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的血都快粘成一团了,还敢吃补药!”他很惊讶地说:“你很厉害,一摸脉就知道!今天上午抽血检查时,护士也说‘你的血太浓了,快抽不出来了’。可是补药大多也是医生开的!”边上的学生问我:“老师,神疲乏力不是气虚的表现吗?您怎么判断他不是虚证?”我告诉他,“动则耗气”这个道理一般都能理解,气虚的人可能经常感到疲倦乏力但往往活动后加剧,而活动后减轻则说明不是真正的气虚证。更何况40岁的男性,正值身体强壮的时候,这个年龄段的人虚证相对少,或者说这个年龄“肾虚”的概率比较低。所以,作为一个医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当然诊断过程除了考虑“阳性症状”之外,还要注意“阴性症状”。例如,“年龄40岁”并不是一个“症状”,但是,它对辨证有参考意义。

文章来源:国医博士团队

李灿东

赞赏

长按







































中科白癜风公认好口碑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最好